[ gài,gě,hé ]

读音:gài,gě,hé

拼音:gai,ge,he

简繁:蓋

五笔:UGLF

五行:暂无

部外:暂无

五笔:UGLF

笔画:11画

吉凶:吉

仓颉:TGBT

结构:上下

郑码:UCLK

四角:80102

区位:2439

统一码:76D6

异体字:葢,蓋,?,?

英汉互译:cover,hide,protect

笔顺:点、撇、横、横、竖、横、竖、横折、竖、竖、横

王由三横一竖构成,三横代表天、地、人,一竖贯通天、地、人,这就是天、地、人都要归“王”管的不二哲学。上古时期夏、商、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“王”。“王”作为姓氏即来源于“王”这个至尊之位;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。

百家姓排名

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
最新2852018年2014年
2013年3022007年2006年273
1995年2861987年2261982年343
明朝元朝宋朝
北宋405

内容来源于:www.worbu.com

起源

盖姓主要源自:姜姓、姜姓。

盖姓起源一

源于姜姓,

源于姜姓,以王父字为氏。

大唐故银青光禄大夫、检校国子祭酒、守兴元少尹、兼侍御史、清河盖府君墓志铭并序。前摄泸州司马兼军事判官、将仕郎、试太常寺协律郎崔璲撰。

“盖氏之先,起于神农时姜姓,封于齐,是为襄公之裔。襄公生桓公,当周世,与晋同称霸。后姜氏族分吕氏,亦为周尚父。周天子复封于齐,始自王父字为氏焉。

唐朝 封演《封氏闻见记》中记载:“开元十九年……京兆功曹卢若虚录太公之后”其中盖氏,是目前已知的盖氏源于姜氏的最早记录。

盖姓起源二

以封邑名为氏。

两宋 邓名世《古今姓氏书辩证》盖:《韵谱》曰:古盍反。汉曹参师盖公。又有谏议大夫盖宽饶。虎牙大将军安平侯盖延,字巨卿,渔阳人。越骑校尉盖勋,字元固,敦煌广至人,家世二千石。汉阳太守进,生大司农彪,彪生思齐,安定属国都尉;思齐生勋,谓之盖京兆;勋子顺,永阳太守,皆有传及世系。唐安西都护(或云北庭都护)盖嘉运。后魏河南盖氏盖楼氏改焉。谨案《孟子》有盖大夫王驩,又曰陈仲子兄戴盖,禄万钟。《注》:盖,齐邑也。今宜曰盖氏出自齐大夫,食采邑于盖,以邑为氏,则祥明矣。唐魏徵,定天下姓氏,平昌郡三姓,山阳郡五姓,皆有盖氏。

据盖(guō)姓家谱称:盖氏三兄弟“辛、兴、旺”,自洪武二年,为执行“移民就宽乡”的国策,由原籍莒州出发徙直隶枣强县领取执照川资,分发至山东淄川。伯祖“辛”自淄川移居博兴县博昌镇大雾头(今东营市垦利区大务村);仲祖“兴”徙利津县城东南七里大庄盖立庄(今垦利区罗盖村);叔祖“旺”移居利津县城西五里大盖家村。三兄弟迁居600多年来,已繁衍至26世,其子孙绵绵,后代在东营地区星罗棋布,尤以垦利区、东营区、利津县居多。如垦利区333个行政村中,有盖(guō)姓家族的就有70个村。有的村几乎整个村庄都是盖(guō)姓。如垦利区大务村、罗盖村、薛家村、孙家村;东营区辛店村;利津县大盖家村等。

盖读guō音,其万历十八年续谱中是这样记载的:“盖字一也,而有两称者何?以姓氏论,则古盍切为入声,与郭并称;以掩覆论,则古太切为去声,与丐并称,所谓同画而异声者……”。可见,盖读guō音由来已久。文中“古盍切为入声,与郭并称”是因本土方言hé、huó发音不分而成。如河、和、盒,本土方言匀发huó音。而本土方言gě、guō发音不分,则可能直接导致gě发guō音,如哥、胳、袼,本土方言均发guō音。

该支盖氏正确读音作gě(ㄍㄜˇ)和guō。

盖姓起源三

源于各少数民族变姓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据史籍《魏书》的记载,卢水胡人中的西羌族复姓盖拉氏,又有鲜卑族复姓盖楼氏。其实,所谓“鲜卑盖楼氏”原为羯胡部的一个分支卢水胡的姓氏,被北魏政权吞并后归附于鲜卑拓拔部,称盖楼氏,实际上就是西羌盖拉氏。在北魏孝文帝拓拔·宏(元宏)执政时期,于北魏太和十七~二十年间(公元493~406年)将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,入主中原,其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,在此期间,盖拉氏、盖楼氏皆改复姓为汉字单姓盖氏,逐渐融入汉族,世代相传至今。

该支盖氏正确读音作guó(ㄍㄨㄛˊ)。

盖姓起源四

源于蒙古族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据史籍《八旗通志·烈女传》记载:蒙古族盖珠氏,亦称嘎拉珠氏,世居新巴尔虎左旗。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,满语为gaiju Hala。清朝中叶以后,蒙古族、满族盖珠氏后多冠汉姓为冯氏。

该支蒙古族、满族盖珠氏汉化盖氏读音皆作gài(ㄍㄞˋ)。

盖姓起源五

源于满族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据史籍《清朝通志·氏族略·满洲八旗姓》记载:满族格佳喇氏,亦称葛加尔氏,满语为gegiyala Hala,世居长白山区,后多冠汉姓为盖氏、葛氏等。

该支满族格佳喇氏汉化盖氏读音作gài(ㄍㄞˋ)。

盖姓起源六

明代云南腊撒长官司长官盖氏由况氏改姓盖氏。

盖姓起源七

据《通志·氏族略》《万姓统谱》所载,楼姓之后有因避仇而改为盖姓者.

据《通志氏族略》,南宋著名史学家莆田人郑樵撰,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(1161年)成书。此改姓应发生在南宋(1161年)以前。

盖姓起源八

源自葛天氏,其读音为ge(ㄍㄨㄛˊˇ)。盖氏中部分源于葛天氏。属于以部落名为氏。

殷商时期,东方有一盖国,后封给周公长子伯禽,是为鲁国,鲁国有一地名为盖(今山东省沂水县),莒鲁之争后入齐,其后有以邑名为氏者,是为盖氏。由于盖地后归于齐,后世统归于姜子牙之后人,尊姜子牙为盖氏始祖神。

据古书记载,历史上在战国时魏国曾出过盖娄氏,后来盖娄氏却未能流传下来,理应都已改成了他姓,或者简化成了“盖”姓(因在后期的同地出现了盖娄氏改为盖氏的例子),成为盖氏的又一支源。根据《姓苑》记载,盖氏望族出于渔阳、洛阳。除此之外,还有两支外来的组成部分,不过,经过多年的融合,早就不分彼此了。望族居于安阳郡,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泌阳县西。而《百家姓》上则注明是汝南郡,即今天的河南省汝南县。

今山东省的临沂市三区境内,特别是临沂市兰山区的盖家沟是临沂盖姓起源地。潍坊市峡山区、莱阳市、东营市广饶县、利津县、垦利县、滕州市、高唐县、阳谷县、乐陵市、威海市、德州市宁津县、青岛市,辽宁省的沈阳市、大石桥市、盘锦市、瓦房店市、抚顺市、辽阳市,吉林省的长春市、敦化市、扶余县,黑龙江省的哈尔滨、大庆市、佳木斯市,四川省的乐山市,贵州省的毕节市,山西省临汾市等,江苏省的苏州市、丰县、淮安市楚州区、扬州市宝应县,天津市的滨海区,河北省的泊头市、行唐县、承德市、邢台市、邯郸市、南宫、枣强县,陕西省的富平县,北京市,湖北省的黄石市,上海市,安徽省的亳州市,甘肃省的泾川县(尤其是该县丰台乡盖郭村,90%以上都是盖姓),香港特别行政区,台湾省等地,均有盖氏族人分布。

渔阳郡:秦朝时期置渔阳县,其时地在今北京密云西南一带地区。秦、汉、魏、晋诸朝均为渔阳郡。隋朝末年改无终县为渔阳,即今河北蓟县。隋朝时期为玄州渔阳郡、唐朝时期为蓟州渔阳郡。唐以后渔阳为蓟州治所。明朝时期省入蓟州。

安阳郡:西汉时期置县,治所在今河南正阳西南。西晋时期亦为置县,治所在今天的河南安阳西南西南一带地区。南北朝时期北魏改位长川县置郡,治所在安阳(今河南息西),领安阳、乌水二县。西魏时期改为北秦州,后又改为交州。隋朝开皇三年废黜,但在隋朝开皇十八年(戊午,公元598年)改州为纪州,安阳称为长川;隋朝大业初年(乙丑,公元605年)废州,又废乌水入焉州,在今河南省沁阳县西部一带地区。

洛阳:亦称洛阳郡。战国时期秦国的秦襄王置洛阳县,该县以在洛水之阳而名,属于三川郡。西汉时期为河南郡治。东汉时期建为都城。三国的曹魏及后来的西晋、北魏、五代后唐皆建都于此,南北朝时期东魏置郡,故城辖地在今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。隋、唐两朝,洛阳故城辖地达今韩国汉城市以西九公里处,大周王朝的武则天曾以洛阳为都城达十四年。由于新莽、唐朝、五代后粱、后晋、后汉、后周、北宋、金国也都以洛阳为陪都,故而多称洛阳为“六朝古都”。

汝南郡:西汉高祖刘邦四年(戊戌,公元前203年)置郡,治所在上蔡(今河南上蔡),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、淮河之间、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、安徽省茨河、西淝河以西、淮河以北,包括偃城县、上蔡县、平舆县、项城县一带地区,治所在上蔡(今河南上蔡)。东汉时期(公元25~220年)移治至平舆(今河南平舆)。

渔阳堂:以望立堂。

安阳堂:以望立堂。

洛阳堂:以望立堂。

汝南堂:以望立堂。

崇贤堂:唐朝时候,盖文达、盖文懿兄弟二人都是名儒,人们见他一门多士杰,因称“二盖”。盖文达博览群书,尤其精于三家《春秋》,由文学殿学士升谏议大夫,拜崇贤学士。盖文懿为国子监助教,晓譬密征,远近敬仰,拜国子博士。

多士堂:同上。

一、(蓋)gài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黄骅、鸡泽、乐亭,山东之鱼台、平度,辽宁之清原,山西之太原,陕西之韩城,新疆之塔城,河南之卢氏,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阿昌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源不一:

1、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注云:“出自齐大夫,食采于盖,以为氏。”此以邑为氏。其地在今山东沂水县境。

2、《姓氏考略》据《魏书》注云:“卢水胡有盖氏。”

3、又云:“盖楼氏改为盖氏。”(按:或作“盖娄”,一说改为娄氏。)(4)唐代高丽有盖姓,盖苏文是。见《唐书》。望出渔阳、洛阳。

5、阿昌族之盖姓,系况姓所改,由汉族融入。《新纂云南通志》载:腾越厅腊撒长官司土官盖宝远,其先况本,四川巴县人,与赖罗义同时从征,授把总,至平崖卒;子况纶袭,从征木邦,病卒;子允忠,有功,授腊撒土守备,卒;子宜袭,成化间从征木邦,阵亡;子盖猛袭,病其父阵亡,以为况姓不祥,乃以名之一字为姓,——姓盖,名猛。传子盖明。

二、(蓋)gě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尚义、景县,山东之平邑、龙口,河南之义马,云南之马关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归“入声”部。郑樵注云:“古盍切”;《姓氏考略》亦注:“歌盍切。”并注其源:

1、其引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云:“齐大夫食采於蓋,以邑为氏。”《姓氏词典》亦引《辨证》云:“盖氏出自齐大夫王驩及陈仲子之兄戴,食采於盖,以邑为氏。”则或系出王氏,或系出妫姓。又,盖邑在今山东沂水县西北八十里。

2、又云:“卢水胡有盖氏。”

3、又云:“盖楼氏改为盖氏。”“盖楼”,或作“盖娄”,一说“后改为娄氏”。

4、又,唐代高丽姓,盖苏文是。望出汝南。

三、(蓋)

盖姓分布:云南。山西绛县等地均有此姓。

盖姓起源:

1、见《姓苑》、《氏族博考》。

2、阿昌、蒙古、满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
盖姓名人:

盖党,汉时人,见《印薮》。盖天麟,明时洪武中兴化府知府。

郡望:汝南。

四、(蓋)

盖姓分布: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3%。尤以辽宁、山东等省多此姓,二省盖姓约占全国汉族盖姓(Ge、Gai二音合计)人口76%。

盖姓起源:

1、春秋时齐大夫王驩及陈仲子之兄戴,俱食采于盖(故城在今山东沂水西北80里),其后以邑为氏。

2、羯胡姓盖楼氏后改为盖氏。一说羯胡一支卢水胡有盖氏。

盖姓名人:

盖延,汉时渔阳要阳人,安平侯。

郡望:汝南、渔阳、洛阳。

变化:亦作葢。

五、(蓋)

综合:

今台湾高雄有此姓。盖为盖之俗写,见《康熙字典》。今台湾有人分盖、盖为两姓。

历史名人

盖姓古代名人

盖聂战国,(gà,唐代司马贞《史记索隐》:盖音古腊反。盖,姓;聂,名。,)聂,战国时期剑术家。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荆轲尝游过榆次,与盖聂论剑,盖聂怒而目之。荆轲出,人或言复召荆卿。盖聂曰:“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,吾目之;试往,是宜去,不敢留。”使使往之主人,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。使者还报,盖聂曰:“固去也,吾曩者目摄之!”

盖延东汉,渔阳要阳人,虎牙将军。身长8尺,弯弓300斤。彭宠为太守时,任营尉。后与吴汉归光武,拜偏将军,从平河北。光武即位,封盖延为虎牙将军。

盖勋东汉,敦煌广至人,为人正义耿直,那时董卓势大作乱,盖勋绝不去奉迎。

盖宽饶西汉,魏郡人,汉代文官,他极为刚正,看到朝廷中有不正之风,就不管得罪什么人,都要在上朝时向皇上说个明白,于是朝中人人小心风气也清廉一时,皇亲国戚也都小心翼翼。

盖文达唐朝,冀州信都人,学者,研究儒学,当时与盖文懿被称为“二盖”。

盖寓唐朝(?-902年),蔚州人。《旧五代史》、《新五代史》有传。盖寓的祖父盖祚、父亲盖庆世代都是蔚州的牙将。李克用曾任蔚州刺史,从这里开始发迹,盖寓和另一蔚州人康君立等人尽心竭力辅佐他,也就成了李克用的心腹。李克用任雁门节度史的时候,盖寓为都押牙,并任岚州刺史。等到李克用转任镇守太原的时候,盖寓为左都押牙、检校左仆射。李克用与盖寓商议决断大事的时候,对盖寓言听计从,每次出兵征伐都让他跟随。

盖方泌清朝,以拔贡任陕西州判。喜庆年间,任商州知府。时匪徒屡扰商州,方泌募兵出击、群匪逃窜,不敢再入商州境,使当地居民安居乐业,以功升迁台湾知府。所至有声望,史称良吏。

郡望

渔阳郡:秦朝时期置渔阳县,其时地在今北京密云西南一带地区。秦、汉、魏、晋诸朝均为渔阳郡。隋朝末年改无终县为渔阳,即今河北蓟县。隋朝时期为玄州渔阳郡、唐朝时期为蓟州渔阳郡。唐以后渔阳为蓟州治所。明朝时期省入蓟州。

安阳郡:西汉时期置县,治所在今河南正阳西南。西晋时期亦为置县,治所在今天的河南安阳西南西南一带地区。南北朝时期北魏改位长川县置郡,治所在安阳(今河南息西),领安阳、乌水二县。西魏时期改为北秦州,后又改为交州。隋朝开皇三年废黜,但在隋朝开皇十八年(戊午,公元598年)改州为纪州,安阳称为长川;隋朝大业初年(乙丑,公元605年)废州,又废乌水入焉州,在今河南省沁阳县西部一带地区。

洛阳:亦称洛阳郡。战国时期秦国的秦襄王置洛阳县,该县以在洛水之阳而名,属于三川郡。西汉时期为河南郡治。东汉时期建为都城。三国的曹魏及后来的西晋、北魏、五代后唐皆建都于此,南北朝时期东魏置郡,故城辖地在今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。隋、唐两朝,洛阳故城辖地达今韩国汉城市以西九公里处,大周王朝的武则天曾以洛阳为都城达十四年。由于新莽、唐朝、五代后粱、后晋、后汉、后周、北宋、金国也都以洛阳为陪都,故而多称洛阳为“六朝古都”。

汝南郡:西汉高祖刘邦四年(戊戌,公元前203年)置郡,治所在上蔡(今河南上蔡),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、淮河之间、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、安徽省茨河、西淝河以西、淮河以北,包括偃城县、上蔡县、平舆县、项城县一带地区,治所在上蔡(今河南上蔡)。东汉时期(公元25~220年)移治至平舆(今河南平舆)。

渔阳堂:以望立堂。

安阳堂:以望立堂。

洛阳堂:以望立堂。

汝南堂:以望立堂。

崇贤堂:唐朝时候,盖文达、盖文懿兄弟二人都是名儒,人们见他一门多士杰,因称“二盖”。盖文达博览群书,尤其精于三家《春秋》,由文学殿学士升谏议大夫,拜崇贤学士。盖文懿为国子监助教,晓譬密征,远近敬仰,拜国子博士。

多士堂:同上。

一、(蓋)gài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黄骅、鸡泽、乐亭,山东之鱼台、平度,辽宁之清原,山西之太原,陕西之韩城,新疆之塔城,河南之卢氏,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阿昌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源不一:

1、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注云:“出自齐大夫,食采于盖,以为氏。”此以邑为氏。其地在今山东沂水县境。

2、《姓氏考略》据《魏书》注云:“卢水胡有盖氏。”

3、又云:“盖楼氏改为盖氏。”(按:或作“盖娄”,一说改为娄氏。)(4)唐代高丽有盖姓,盖苏文是。见《唐书》。望出渔阳、洛阳。

5、阿昌族之盖姓,系况姓所改,由汉族融入。《新纂云南通志》载:腾越厅腊撒长官司土官盖宝远,其先况本,四川巴县人,与赖罗义同时从征,授把总,至平崖卒;子况纶袭,从征木邦,病卒;子允忠,有功,授腊撒土守备,卒;子宜袭,成化间从征木邦,阵亡;子盖猛袭,病其父阵亡,以为况姓不祥,乃以名之一字为姓,——姓盖,名猛。传子盖明。

二、(蓋)gě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尚义、景县,山东之平邑、龙口,河南之义马,云南之马关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归“入声”部。郑樵注云:“古盍切”;《姓氏考略》亦注:“歌盍切。”并注其源:

1、其引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云:“齐大夫食采於蓋,以邑为氏。”《姓氏词典》亦引《辨证》云:“盖氏出自齐大夫王驩及陈仲子之兄戴,食采於盖,以邑为氏。”则或系出王氏,或系出妫姓。又,盖邑在今山东沂水县西北八十里。

2、又云:“卢水胡有盖氏。”

3、又云:“盖楼氏改为盖氏。”“盖楼”,或作“盖娄”,一说“后改为娄氏”。

4、又,唐代高丽姓,盖苏文是。望出汝南。

三、(蓋)

盖姓分布:云南。山西绛县等地均有此姓。

盖姓起源:

1、见《姓苑》、《氏族博考》。

2、阿昌、蒙古、满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
盖姓名人:

盖党,汉时人,见《印薮》。盖天麟,明时洪武中兴化府知府。

郡望:汝南。

四、(蓋)

盖姓分布: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3%。尤以辽宁、山东等省多此姓,二省盖姓约占全国汉族盖姓(Ge、Gai二音合计)人口76%。

盖姓起源:

1、春秋时齐大夫王驩及陈仲子之兄戴,俱食采于盖(故城在今山东沂水西北80里),其后以邑为氏。

2、羯胡姓盖楼氏后改为盖氏。一说羯胡一支卢水胡有盖氏。

盖姓名人:

盖延,汉时渔阳要阳人,安平侯。

郡望:汝南、渔阳、洛阳。

变化:亦作葢。

五、(蓋)

综合:

今台湾高雄有此姓。盖为盖之俗写,见《康熙字典》。今台湾有人分盖、盖为两姓。

姓氏源流

一、(蓋)gài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黄骅、鸡泽、乐亭,山东之鱼台、平度,辽宁之清原,山西之太原,陕西之韩城,新疆之塔城,河南之卢氏,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阿昌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源不一:

1、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注云:“出自齐大夫,食采于盖,以为氏。”此以邑为氏。其地在今山东沂水县境。

2、《姓氏考略》据《魏书》注云:“卢水胡有盖氏。”

3、又云:“盖楼氏改为盖氏。”(按:或作“盖娄”,一说改为娄氏。)(4)唐代高丽有盖姓,盖苏文是。见《唐书》。望出渔阳、洛阳。

5、阿昌族之盖姓,系况姓所改,由汉族融入。《新纂云南通志》载:腾越厅腊撒长官司土官盖宝远,其先况本,四川巴县人,与赖罗义同时从征,授把总,至平崖卒;子况纶袭,从征木邦,病卒;子允忠,有功,授腊撒土守备,卒;子宜袭,成化间从征木邦,阵亡;子盖猛袭,病其父阵亡,以为况姓不祥,乃以名之一字为姓,——姓盖,名猛。传子盖明。

二、(蓋)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尚义、景县,山东之平邑、龙口,河南之义马,云南之马关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归“入声”部。郑樵注云:“古盍切”;《姓氏考略》亦注:“歌盍切。”并注其源:

1、其引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云:“齐大夫食采於蓋,以邑为氏。”《姓氏词典》亦引《辨证》云:“盖氏出自齐大夫王驩及陈仲子之兄戴,食采於盖,以邑为氏。”则或系出王氏,或系出妫姓。又,盖邑在今山东沂水县西北八十里。

2、又云:“卢水胡有盖氏。”

3、又云:“盖楼氏改为盖氏。”“盖楼”,或作“盖娄”,一说“后改为娄氏”。

4、又,唐代高丽姓,盖苏文是。望出汝南。

三、(蓋)

盖姓分布:云南。山西绛县等地均有此姓。

盖姓起源:

1、见《姓苑》、《氏族博考》。

2、阿昌、蒙古、满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
盖姓名人:

盖党,汉时人,见《印薮》。盖天麟,明时洪武中兴化府知府。

郡望:汝南。

四、(蓋)

盖姓分布: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3%。尤以辽宁、山东等省多此姓,二省盖姓约占全国汉族盖姓(Ge、Gai二音合计)人口76%。

盖姓起源:

1、春秋时齐大夫王驩及陈仲子之兄戴,俱食采于盖(故城在今山东沂水西北80里),其后以邑为氏。

2、羯胡姓盖楼氏后改为盖氏。一说羯胡一支卢水胡有盖氏。

盖姓名人:

盖延,汉时渔阳要阳人,安平侯。

郡望:汝南、渔阳、洛阳。

变化:亦作葢。

五、(蓋)

综合:

今台湾高雄有此姓。盖为盖之俗写,见《康熙字典》。今台湾有人分盖、盖为两姓。

堂号

渔阳郡:秦朝时期置渔阳县,其时地在今北京密云西南一带地区。秦、汉、魏、晋诸朝均为渔阳郡。隋朝末年改无终县为渔阳,即今河北蓟县。隋朝时期为玄州渔阳郡、唐朝时期为蓟州渔阳郡。唐以后渔阳为蓟州治所。明朝时期省入蓟州。

安阳郡:西汉时期置县,治所在今河南正阳西南。西晋时期亦为置县,治所在今天的河南安阳西南西南一带地区。南北朝时期北魏改位长川县置郡,治所在安阳(今河南息西),领安阳、乌水二县。西魏时期改为北秦州,后又改为交州。隋朝开皇三年废黜,但在隋朝开皇十八年(戊午,公元598年)改州为纪州,安阳称为长川;隋朝大业初年(乙丑,公元605年)废州,又废乌水入焉州,在今河南省沁阳县西部一带地区。

洛阳:亦称洛阳郡。战国时期秦国的秦襄王置洛阳县,该县以在洛水之阳而名,属于三川郡。西汉时期为河南郡治。东汉时期建为都城。三国的曹魏及后来的西晋、北魏、五代后唐皆建都于此,南北朝时期东魏置郡,故城辖地在今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。隋、唐两朝,洛阳故城辖地达今韩国汉城市以西九公里处,大周王朝的武则天曾以洛阳为都城达十四年。由于新莽、唐朝、五代后粱、后晋、后汉、后周、北宋、金国也都以洛阳为陪都,故而多称洛阳为“六朝古都”。

汝南郡:西汉高祖刘邦四年(戊戌,公元前203年)置郡,治所在上蔡(今河南上蔡),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、淮河之间、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、安徽省茨河、西淝河以西、淮河以北,包括偃城县、上蔡县、平舆县、项城县一带地区,治所在上蔡(今河南上蔡)。东汉时期(公元25~220年)移治至平舆(今河南平舆)。

渔阳堂:以望立堂。

安阳堂:以望立堂。

洛阳堂:以望立堂。

汝南堂:以望立堂。

崇贤堂:唐朝时候,盖文达、盖文懿兄弟二人都是名儒,人们见他一门多士杰,因称“二盖”。盖文达博览群书,尤其精于三家《春秋》,由文学殿学士升谏议大夫,拜崇贤学士。盖文懿为国子监助教,晓譬密征,远近敬仰,拜国子博士。

多士堂:同上。

一、(蓋)gài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黄骅、鸡泽、乐亭,山东之鱼台、平度,辽宁之清原,山西之太原,陕西之韩城,新疆之塔城,河南之卢氏,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阿昌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源不一:

1、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注云:“出自齐大夫,食采于盖,以为氏。”此以邑为氏。其地在今山东沂水县境。

2、《姓氏考略》据《魏书》注云:“卢水胡有盖氏。”

3、又云:“盖楼氏改为盖氏。”(按:或作“盖娄”,一说改为娄氏。)(4)唐代高丽有盖姓,盖苏文是。见《唐书》。望出渔阳、洛阳。

5、阿昌族之盖姓,系况姓所改,由汉族融入。《新纂云南通志》载:腾越厅腊撒长官司土官盖宝远,其先况本,四川巴县人,与赖罗义同时从征,授把总,至平崖卒;子况纶袭,从征木邦,病卒;子允忠,有功,授腊撒土守备,卒;子宜袭,成化间从征木邦,阵亡;子盖猛袭,病其父阵亡,以为况姓不祥,乃以名之一字为姓,——姓盖,名猛。传子盖明。

二、(蓋)gě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尚义、景县,山东之平邑、龙口,河南之义马,云南之马关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归“入声”部。郑樵注云:“古盍切”;《姓氏考略》亦注:“歌盍切。”并注其源:

1、其引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云:“齐大夫食采於蓋,以邑为氏。”《姓氏词典》亦引《辨证》云:“盖氏出自齐大夫王驩及陈仲子之兄戴,食采於盖,以邑为氏。”则或系出王氏,或系出妫姓。又,盖邑在今山东沂水县西北八十里。

2、又云:“卢水胡有盖氏。”

3、又云:“盖楼氏改为盖氏。”“盖楼”,或作“盖娄”,一说“后改为娄氏”。

4、又,唐代高丽姓,盖苏文是。望出汝南。

三、(蓋)

盖姓分布:云南。山西绛县等地均有此姓。

盖姓起源:

1、见《姓苑》、《氏族博考》。

2、阿昌、蒙古、满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
盖姓名人:

盖党,汉时人,见《印薮》。盖天麟,明时洪武中兴化府知府。

郡望:汝南。

四、(蓋)

盖姓分布: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3%。尤以辽宁、山东等省多此姓,二省盖姓约占全国汉族盖姓(Ge、Gai二音合计)人口76%。

盖姓起源:

1、春秋时齐大夫王驩及陈仲子之兄戴,俱食采于盖(故城在今山东沂水西北80里),其后以邑为氏。

2、羯胡姓盖楼氏后改为盖氏。一说羯胡一支卢水胡有盖氏。

盖姓名人:

盖延,汉时渔阳要阳人,安平侯。

郡望:汝南、渔阳、洛阳。

变化:亦作葢。

五、(蓋)

综合:

今台湾高雄有此姓。盖为盖之俗写,见《康熙字典》。今台湾有人分盖、盖为两姓。